一、上睑提肌缩短术的基本原理
上睑提肌缩短术是一种针对上睑下垂问题的手术方式。上睑下垂主要是由于上睑肌肉无力引起的,这种情况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对视力造成影响。该手术通过切除一部分上睑肌肉并进行缩短,从而提高上睑肌肉的力量。其在治疗先天、后天性上睑下垂方面是临床主要术式之一,它保持了肌肉原有的行走与运动方向,比较符合生理要求,能达到较好的美容目的。
在确定上睑提肌缩短量时,要依据肌力强弱来判断。一般每矫正1毫米的下垂量,需要缩短4 - 6毫米。不过对于老年性上睑下垂,缩短量不应超过10毫米;而先天性的不应低于10 - 12毫米。
二、手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 适应证
- 凡是提上睑肌肌力在4毫米以上的先天性、老年性、外伤性或其他类型的上睑下垂者都适合该手术。这意味着如果患者的上睑提肌还有一定的力量,通过缩短上睑提肌能够改善上睑下垂的状况。
- 禁忌证
- 如果提上睑肌肌力在3毫米以下的上睑下垂患者,进行上睑提肌缩短术效果不佳,因为肌肉力量过弱,即使缩短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提睑效果。
- 眼部有急性、慢性炎症者也不适合手术。炎症期间进行手术可能会导致炎症扩散,加重眼部的病情,同时也会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增加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 提上睑肌肌力较差者也不适合该手术,因为手术难以达到预期的矫正上睑下垂的目的,还可能引发各种并发症。
三、手术步骤详解
- 术前准备
- 首先要画出术眼的上睑重睑切口。术眼的重睑切口应与对侧健眼重睑的弧度、距睑缘的距离保持一致或者略微低于健眼的重睑高度。这一步骤对于术后眼部的美观度有重要影响,保证双眼的对称性。
- 牵引与麻醉
- 在睑缘中外1/3和中内1/3交界处用缝线各做一牵引缝线,然后翻转上睑,暴露上穹窿结膜。接着进行穹窿部结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这一步有两个作用,一是起到麻醉效果,减轻患者手术中的疼痛;二是使Müller肌与穹窿部结膜分离,为后续的手术操作创造条件。
- 结膜切口与分离
- 在内、外侧穹窿部结膜各做一个长5毫米的纵行切口,将穹窿部结膜与Müller肌分离,置入橡皮带,至内侧结膜切口穿出。这一步有助于更好地暴露手术视野,便于后续对上睑提肌的操作。
- 上睑提肌处理
- 沿上眼睑的**皱褶进行切开,将眼睑皮肤和眼轮匝肌切开,暴露出上睑提肌。然后根据上睑下垂的程度,将上睑提肌进行缩短。通常使用手术缝线进行缩短,然后将缝线固定在睑板上。这是手术的核心步骤,通过缩短上睑提肌来提高上睑的高度。
- 缝合
- 之后将眼睑皮肤和眼轮匝肌缝合,关闭切口。缝合的质量对于术后伤口的愈合以及眼部的外观都非常重要。
四、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

- 眼部护理
- 术后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眼部护理,以确保伤口**愈合,避免感染。要保持眼部清洁,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眼药水等药物。
- 恢复情况
- 术后可能会出现眼部肿胀、淤血等现象,这是正常的术后反应,需要逐渐恢复。患者要有耐心,等待眼部组织的修复。
- 复查与饮食
- 在治疗期间要积极配合医生,手术后要定时做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恢复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饮食上以高营养为主,这有助于身体和眼部的恢复。
- 避免揉眼
- 在生活中尽量不要用手揉眼睛,否则会发生感染的症状。揉眼可能会破坏伤口的愈合,甚至导致手术失败。
五、与其他矫正上睑下垂方法的比较
- 额肌筋膜悬吊法
- 除了上睑提肌缩短术,矫正上睑下垂还有额肌筋膜悬吊法。在额肌筋膜悬吊法手术中,会把阔筋膜和额肌和上睑相连,利用额肌的收缩带动上睑提肌力量,以解决上睑下垂,达到增大双眼的效果。
- 上睑提肌缩短术比较适合轻到中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以及其他类型的上睑下垂且提上睑肌肌力减弱但仍有一定功能的病例,其优点是比较符合正常眼部生理状态,眼睑弧度、重睑形态均较为理想,术后早期可以闭眼,向下注视时眼睑迟滞现象不明显。而额肌瓣悬吊术适合中至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以及其他类型的中度上睑下垂、提上睑肌肌力较差的病例,悬吊利用额部肌肉的力量。
上睑提肌缩短术在矫正上睑下垂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患者在选择手术方式时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出合适的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