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时就有牙齿萌出,称为“诞生牙”。出生后1个月内,就有乳牙萌,称为“**牙”。这些牙齿多数没有牙根或牙根短小,有的极度松动。影响婴儿哺乳及脱落后被婴儿吸入气管的危险,所以常常被拔除。毕节儿童乳牙拔除会存在哪些风险呢?
2、乳牙萌出过迟
宝宝出生后1年内,萌出第一颗乳牙,均属正常范围。如果超过1周岁,甚至1岁半后仍未见第一颗乳牙萌出,超过3周岁乳牙尚未全部萌出为乳牙迟萌。此时需查找原因,排除是否有“无牙畸形”。个别乳牙萌出过迟较少见,全口或多数乳牙萌出过迟或萌出困难多与全身因素有关。如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营养缺乏等,佝偻病患儿的乳牙能迟至出生后14~15个月才开始萌出,并往往伴有牙齿发育缺陷。遇到这种异常情况,应进行临床咨询。
3、萌出性龈炎
萌出性龈炎是乳牙萌出时常见的暂时性牙龈炎。沿牙冠的牙龈组织充血,但无明显的自觉症状,随着牙齿的萌出而渐渐自愈。
4、萌出性囊肿
乳牙萌出前,有时可见覆盖牙的黏膜局部肿胀,呈青紫色,内含组织液和血液,有萌出性囊肿之称。一般不会影响牙齿的萌出,若萌出受阻,则需去除部分组织,使牙冠外露。
儿童牙齿健康问题

【儿童乳牙拔除的危害】
儿童乳牙拔除占据了恒牙萌出的正常位置,恒牙可能会异位萌出,影响牙列正常咬合关系的发育。尤其滞留的乳牙或残根可以导致菌斑滞留,食物嵌塞,会影响口腔卫生,使邻牙增加患龋齿机会。由于慢性根尖周炎造成滞留的乳牙残根,可以刺伤周围黏膜软组织,严重者可以造成褥疮性溃疡。如果因为先天缺失继承恒牙造成的儿童乳牙拔除,这个牙齿的牙根仍然会吸收,只是吸收缓慢,有时可能会出现乳牙下沉,低于咬合平面,也会影响咬合关系。
为了分析牙齿萌出与这些症状及体征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回顾了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哥伦比亚、芬兰、印度、以色列、塞内加尔以及美国的16个观察性研究的数据,评估了乳牙萌出对局部和全身的影响。研究对象的年龄在0-36个月,各研究的样本量在16-1165名儿童。
上颌第二前磨牙多为单根,扁平,可稍弯向远中,拔除方法与第一前磨牙相同。上颌第1、第二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为三根,根分叉大,牙槽骨板都较厚。上颌第二磨牙亦为三根,但牙根较细,分叉小,颊侧骨板较薄。
二.乳牙拔除术后须知:
1.拔牙后止血棉球或纱布30分钟后吐掉,尽可能咽下口内唾液,勿反复吐唾液,以免引起伤口出血和感染。
2.拔牙后2小时可进食,进食时使用非拔牙侧咀嚼,拔牙当日应食温和清淡软食。
3.局部麻醉下完成治疗的儿童,应防止其不自主地咬唇、颊等暂时麻木的黏膜而造成不必要的创伤。
拔牙
4.拔牙后不能吮吸,触摸伤口,24小内时内不宜洗牙漱口,以免造成血凝块脱落出血,使拔牙创面愈合延迟。
5.拔牙后2天内伤口有少量渗血或口水中带有血丝属正常现象,不需特殊处理,如出血增多应及时复诊。
6.拔牙后出现发热、剧烈肿痛等情况,应及时复诊。
7.拔牙后3天内避免剧烈活动如游泳,跑步等,规律作息保证睡眠。
三.毕节儿童儿童乳牙拔除会引起牙错位一个萝卜一个坑,牙齿在牙齿内也是如此。如果拔掉其中的一颗牙,对其他牙齿并不会造成影响,所以拔牙是不会引起邻牙松动的。对那些烂得无法治愈的乳牙来说,它们的存在不但会影响牙根下方恒牙牙胚的正常生长,而且还会破坏邻牙牙根周围的牙床骨,影响邻牙的咀嚼功能,进而整个牙床都会遭到破坏,危害极大。
拔乳牙就选英式舒适拔牙术
